读书破“圈”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得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知识匮乏的人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而知识丰富的人却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是谜题。”说这番话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
芝诺此言,形象生动,说得在理。古今中外很多英杰对此都有清醒深刻的认知。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当听到别人说他是时代伟人时,他却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么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那几只光亮的贝壳,但真理的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哩。”明清之际大学者、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世所公认,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他曾说,在探讨自然与人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方面,自己不如王锡阐;在专门精研儒家三《礼》,成为具有高超见解的一代经师方面,自己不如张尔岐……
由于知识圆圈够大,人才能得以清晰定位自己,时时谦虚谨慎,不能妄自尊大。知识源自读书,一个人因知识圆圈大小而秉持的认知态度,也极易在读书方面有所体现。一些先贤圣哲的认知态度与其读书成就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越是谦虚谨慎,越是好学上进,越容易因此而不断“破圈”,成就新的自我。
我们每个普通读者,虽难以比肩先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谨记芝诺的“圆圈理论”,努力做大自己的知识圆圈,时时寻求在读书上“破圈”,努力用书香塑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寻求在读书上“破圈”,首先要保持良好心态。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振振有辞予以反驳,网友戏称为“杠精”。这类读者,面对一本书总拿着“放大镜”,掠过的是书中的精华,揪住不放的是他们认为的书中软肋。做人应当宽容,读书亦然。在阅读过程中,举起手里的锤子,看到什么都觉得是钉子,手痒痒地要去敲敲打打,就很容易作茧自缚,变得刚愎自用,错过思想文化等诸多美景。
寻求在读书上“破圈”,还得掌握益于自己的方法。这里有两种认知:一种人认为读书是一种自然的、让人享受的事情,每个人从小读到大,阅文识字几乎成为一种本能,根本不需要什么方法;另一种人则认为,干任何事都得讲求方式方法,读书也一样,方能事半功倍。在我看来,读书有方法,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仍有两条路:既要苦读,学习如何高效率地把一本书吃干榨净;追求“悦读”,能持续感受到阅读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导师。这两条路不妨兼而顾之,对为人生智慧格局打底的思想密度高的硬书,要敢于迎难而上,遇到喜欢的书,应懂得如何提高阅读成效,将读书变成美妙的人生时光。
世情无涯,书海浩瀚。只有多读书,才能用日益扩大的知识圆圈更好地认识世界;把握世事,才能以更加谦恭、勤谨、舒适的姿态对待阅读。希望更多人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让读书帮自己“破圈”,用智慧使人生出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