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流传至今的游神活动就是一部行走的福州民俗博物馆

栏目:新闻资讯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8540   作者:叶子琪    发布时间:2022-02-25 16:31   

正月未过完,福州出圈了这一现象源于两个短视频,其中一个视频的主角,是乡村游神队伍中因形象俊美而收获大量粉丝的塔骨男神张世子,另一个视频则记录了一位4岁的孩子套着简易制作的塔骨与一众神将比拼舞姿的可爱画面

福州乡村游神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神前后数量众多的各类神将神将属于主神的随从部下,神职较低神将的像称为塔骨,是一种大型空心竹骨神像在福州长乐,在塔骨里面扛着神像巡游被称作挺神将

作为游神队伍中颇为醒目的存在,多数人对塔骨的印象均来自台湾的电音三太子如今,它的出圈不仅让人们知道塔骨源自福州,更带动了人们对于游神这项民俗活动的关注

据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福州海丝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任人钱颖曦介绍,游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每到重大的节日,村民们便会用轿辇抬着当地供奉的主神塑像,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

尽管福州各地的游神习俗略有不同,但当地居民对于这项活动的热爱与虔诚却如出一辙家住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厚东村四十塘的林阿姨早早准备好2箱鞭炮,手捧信香,在寒风中足足等待了快2个小时,终于盼到了游神的队伍

在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用语中,境是指一方神祇所管辖的地方当巡游队伍在其庙宇和信仰范围内出巡时,称之为巡境,当巡游队伍进入其它神祇庙宇的范围时,称之为绕境

林阿姨所期待的这场游神便是一场极为盛大的绕境巡游,游神队伍将巡遍18个自然村,持续时间从早上6点到次日凌晨1点鞭炮声由远及近,第一支巡游队伍终于到来

首先来到村口的是鼓乐队,他们演奏着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井然有序地在前开道随后,由左手拿酒壶,右手持竹鞭开道的保长打头,紧接着依次是各尊神将扛着神将的人们迈着特有的步伐,忽左忽右,将塔骨的双臂有技巧地甩动,或灵活或庄重,将巡视村庄的神明演绎得栩栩如生紧接着,在迎神的罗伞,执扇的带领下,主神的轿辇才缓缓映入眼帘

由于这次游神格外盛大,当所有游神队伍巡过村庄,早已过了2个小时林阿姨对每一位来村中巡视的神明都心存敬意这个游神就像是神明从庙里走出,来到到村子里巡视一圈我们一方面要向神明祈求平安,一方面也要接受神明的审视,不能做亏心事

福建人奉神,归根究底是因为人们将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明的身上因为某位神明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我们才会崇拜他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瑞向记者举例,妈祖文化蕴含的是海洋精神,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蕴含的是关爱妇孺的品德,而福州人所信奉的‘七爷八爷’则是义气的象征

在郑子瑞眼中,能够流传至今的游神活动,就是一部行走的福州民俗博物馆。

从古到今,游神是全村人都积极参与的活动从扛轿辇的壮年,到手捧香炉的长者,到提灯执扇的女性,再到挺神将的年轻人,这些无不体现着福州人团结有序的社会关系和分工而绕境游神则推动着村与村之间的往来钱颖曦向记者补充道,游神活动里蕴含的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元素更是福州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

游神或许是今人了解祖辈生活仅有的几种方式之一了,1995年出生的陈俊晨对此深有感触与一般的年轻人相比,他似乎离老福州更近一些,因为他在游神活动中负责挺神将,擅长在塔骨中扛着神像游神

自小由爷爷带大的他,知道自己的家有些与众不同从我太爷爷开始,家中就设有家庙,每逢重要节日,爷爷总会对着那些神像‘拜拜’我那时还小,对这些文化并不理解,但游神却让我很感兴趣陈俊晨回忆道,小时候的游神场面格外热闹,如果能够在游神队伍里捧香敲锣,那就是值得炫耀的事了

伴随着陈俊晨年岁渐长,他对游神的热爱也从未停歇14岁那年,他托人塑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尊塔骨——孩儿弟,它是福州民俗文化中的童子神,也是陈俊晨参加游神时所扛的第一尊塔骨

在那之后,陈俊晨以每年两尊的频率开始制作塔骨,也十分热衷于参加游神活动如今,陈俊晨身边有许多像他一样对塔骨十分着迷的年轻人,他们将声光电技术与塔骨相结合,组织起了更有现代感的游神队伍

每到正月,陈俊晨总会将自己塑的塔骨拿出来,小心地进行养护他像对待朋友一样搂着塔骨说: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多路可以走,但不能走放弃的死路有我们在,游神就不会落幕

面对年轻人对塔骨和游神的热情,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的杨函睿道长表示,有了年轻血液的加入,传统文化就有传承的希望游神文化的‘出圈’正是福州本土文化自信提升的体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醒他们,不可将游神文化和塔骨完全剥离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土壤,塔骨只会变成一个空壳

夜色渐浓,长乐的大型游神活动仍未结束火树银花中,神明们自朦胧夜色里走来,向虔诚祈福的人群走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能够流传至今的游神活动就是一部行走的福州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