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双减”落地后第一学期,学校准备好了吗?

栏目:热点新闻    来源:互联网    阅读量:19989   作者:肖鸥    发布时间:2021-09-23 16:15   

学校准备好“双减”落地后的第一学期了吗?

半月刊记者王赢赵业平王菲菲。

前所未有的“双减”政策,重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要有效,关键在于把学校保持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可以预见,中小学办学生态正面临新格局。“双减”后第一学期学校该怎么办?目前还有哪些难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问题

老师的心态调整了吗?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体,其心态和行动是政策真正落实的关键。

采访中,很多老师表达了对“双减”的理解。一位在太原教语文的老师说,“学生负担重的问题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双减”政策应该对减轻学生负担起到很好的作用。”

同时,也有教师担心“双减”会加重负担。“我怕取消寒暑假或者延长下班时间,即使有补贴,我也不愿意。”一位教音乐的老师刘告诉记者,她每周要教22节课,一节教研课,外加其他任务。“有时候早上6点出门,晚上8、9点才能回家”。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延长教师工作时间,部分教师可能会有顾虑。”海南省海口海景学校校长李楚英认为,部分教师思想上还没有准备好,学校最重要的是调整教师心态,统筹教师的作息时间,保证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合理报酬。

采访中,老师们还反映,一些额外的非教学事务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说实话,老师们往往没有时间安心教书,而且他们的杂务太多。他们在各种节日看电影做简报,反诈骗宣传,让家长下载app,转发学校宣传文章等等。”刘老师说。

半月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正在出台相关细则,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同时,针对教师对延长工作时间的强烈反应,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减”文件规定,学校可以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通勤制”。目前,北京、辽宁等地正在考虑教师弹性通勤等方式,缓解学校教师压力。

沈阳市浑南九小学校长侯告诉半月刊记者,学校计划在2021年秋季学期探索实施教师弹性通勤制度,同时采用多劳多得的考核方式分配教师课后服务收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褚赵辉提出,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教师数量。

第二个问题

课后服务准备好了吗?

“双减”政策对推进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帮助解决学生作业问题,利用公共资源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提升家长获得感和幸福感。

半月谈记者采访显示,课后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部分试点学校成效显著。海南省海口市五缘河学校充分挖掘学校教师潜力,为学生提供了70个兴趣班,有效激发了音、体、艺、工等学科教师的成长愿望。同时也让一部分青年教师锻炼了师德和技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与教师专业实力的发展结合起来,受到了各方的欢迎。

学生参加课后书法兴趣班。宋巍巍的照片。

目前,一些学校正在考虑引进校外机构

“教师要把最好的知识点集中到课堂上,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沈阳铁路第五小学校长于颖表示,要实现“双减”目标,效率首先要给45分钟的课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在每节课、每一天、每一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能在课堂上被吸收消化。这就是所谓的“三清”制度。

为了实现“三清”,在铁路第五小学,老师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备课和教学交流中。同时,学校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带领学生课后完成非书面作业,如做家务、运动、读好书、收集热点新闻等。这样的非书面作业更具有独立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参加课后托管的学生正在接受足球训练。王晓的照片。

当然,课程体系创新的关键是效果,需要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我的孩子学校实行翻转课,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有些知识点孩子掌握不了。”有一名初中生的闫女士表示,这种创新措施需要改进。

根据“双还原”的任务和要求,各校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整体课程,结合新的学生发展和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如层次、类型、历史、教师、学生、特色等。形成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方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半月谈丨“双减”落地后第一学期,学校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