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TLAC债务工具从2028年起不低于6.75%
中国版的TLAC管理办法来了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
上述部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办法》中规定的总吸损能力符合市场预期考虑到配套政策,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达标压力不大,不会在经营承受范围内影响信贷供给能力
中国的G—sib需要满足一些要求《办法》设置TLAC风险加权比和TLAC杠杆率来衡量G—SIBs的损失吸收能力TLAC风险加权比率是指TLAC对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从2025年起不低于16%,从2028年起不低于18%,TLAC杠杆率是指调整后的TLAC对表内外资产负债表的比率,从2025年起不低于6%,从2028年起不低于6.75%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被FSB列入G—SIBs。
根据TLAC风险加权比率要求,G—SIBs应满足缓冲资本要求,包括储备资本要求,逆周期资本要求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行业介绍
上述负责人强调,我国G—SIBs应在2025年初达到相应的外部全损吸收能力要求,距离达标还有三年多的过渡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将指导推动相关银行建立健全全损吸收能力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实施阶段性合规计划,安全有序发行全损吸收能力工具,逐步满足监管要求,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据监管机构称,虽然TLAC监管指标在计算方法上与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指标相似,但TLAC并不等同于资本,TLAC规则与资本监管规则存在显著差异就合格工具而言,作为吸收损失的第一道防线,资本可以纳入TLAC,但TLAC更强调吸收损失的实质除资本外,在一国处置框架下具有损失吸收能力和处置资金的合格债务工具也可纳入TLAC
创建TLAC债务工具。
对于《办法》制定的基本原则,上述负责人介绍,首先,基于国内银行的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003010在总吸损能力指标设置,达标要求,合格工具标准等方面与金融稳定委员会监管规则一致同时借鉴了国际同行在存款保险基金和投资全损吸收能力工具的资本扣除条款方面的经验,更适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实践
其次,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制度与资本监管制度相一致103010关于资本监管的相关规定与我国现行资本监管制度相一致考虑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相关规定,预留了一定的政策空间
再次,将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与商业银行处置机制建设相结合003010明确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跨境危机管理工作组会议,审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处置方案,开展可处置性评估,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有效处置机制
尤其是这个《办法》创造了TLAC债务工具。三部委发布重磅公告!四大银行都有了新的监管要求,TLAC监管规则的“中国版”来了。更高的资本要求意味着什么?。业内人士认为,TLAC债务工具将有助于银行丰富符合TLAC标准的工具类型,进一步完善主动负债的期限结构,增强存续期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可以预期,《办法》的推出,不仅将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还将促进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就金融体系稳定性而言,业内人士表示,G—SIBs具有资产规模大,业务复杂度高,关联性强,国际活跃度高,不可替代性强等特点,其吸损和风险较低关系到金融稳定大局TLAC要求我国G—SIBs在原有资本工具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类型可吸收损失的工具,这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处置机制,提高大型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强化市场约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
就商业银行而言,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最近几年来,以四大行为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以应对监管改革措施为契机,以改革促转型,支持提升资本管理水平和能力,资本充足率显著提升四大行资本充足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逐步提升同时,通过对标全球最新监管实践,实现一致的监管标准,也有利于中资银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而言,《办法》的实施对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产生了积极影响,将引导其完善风险处置机制,提高健全管理水平,更加注重业务发展与风险抵御能力的匹配,有助于控制其非理性扩张和系统性风险积累,推动其向多元化,一体化转型。
彭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