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收到上述窗口指导已在公司层面暂停推广固定收益+概念
以理财替代为导向的固定收益+基金迎来监管规范最近几天,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监管窗口指导,以固定收益+的名义,对涉及权益的债基中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进行限制,要求在30%以内如果超过了,就不能被它宣传了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公募基金公司此前对固定收益加基金的宣传进行了调整,避免给投资者造成错误印象
明确定义固定收益+
记者获悉,固定收益+基金的监管重点在于固定收益+基金的界定和宣传。
据基金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收到的监管窗口指导意见指出,目前在申请固定收益+新产品时,权益类投资比例必须为10%至30%,同时,在老产品的推广中,基金合同中定义的权益类资产占投资组合30%以上的产品,在推广中不能称为固定收益+基金,也不能按照固定收益+基金的特点进行推广。
一方面明确了新申报的‘固定收益+’基金,另一方面规范了老基金产品的推广但至于股权投资比例,目前是这样的指导意见,后续可能会根据具体实践进行调整某公募机构合规部负责人表示
我们从窗口收到了指引简单来说,就是要从之前的一个投资策略中明确定义‘固定收益+’深圳某公募内部人士表示此前固定收益加多是一种增强投资的策略,通过在固定收益组合中加入一定的权益类资产,达到增强收益的效果但是之前基金合同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固定收益+产品的权益比例由基金管理人控制,通常为0—30%,但也有部分产品的权益比例超过30%,没有明确规定
所以这个窗口指导明确规定了这类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只有权益投资比例在10%—30%的产品才能称为‘固定收益加’,以后合同里会明确列出这个条款其他产品不能以‘固定收益+’的名义推广公募人说
也有事业单位人士表示,尚未接到监管部门的具体窗口指导但是,固定收益+基金的明确定义和规范宣传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和基金行业的共识‘固定收益+’基金的兴起是理财替代的东风而且这个名字有误导性,+的说法给了投资者一个正强化的暗示,却没有调整回撤的必要暗示上海某大型公募机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公募基金主动调整。
今年以来,受强化策略的拖累,固定收益+基金一度尴尬成为固定收益—。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6月底,全市场2000多只固定收益+基金中,仅有400多只取得正收益,近八成为负收益。
如果是正常的股权仓位波动,还是在可以解释的范围内但剥茧之后,可以看出固定收益+基金存在产品特性不清晰,产品宣传不当等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各基金公司明确定义为固定收益+基金的相关产品发现,可转债等基金产品也有很大比例被宣传为固定收益+投资在市场实践中,大比例押注高弹性可转债,让这类固定收益+基金瞬间变色
面对这种情况,公募基金业已经走在了监管要求的前面。
上海一家银行基金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对自己的定义是固定收益加严格限制权益持仓比例,不能以‘固定收益+’为名掩盖过度的灵活性对于可转债的仓位,公司在考核时会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权益类仓位和固定收益类仓位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某头部公募机构表示,公司已收到上述窗口指导,已在公司层面暂停推广固定收益+概念。
固收+成了大品种。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固定收益+基金规模分别为7721亿元,12637亿元和21106亿元2021年固定收益+火热,全年成立基金385只,募集规模超过5300亿元,其中发行规模超过50亿元的有20只
自2022年初以来,权益市场的回调伤害了固定收益+基金在深V反转的第二季度,固定收益+基金产品开始收复失地
中信证券指出,二季度,权利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回升2022年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分为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1.58%和1.52%受权益市场调整影响,混合债券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基金,可转债基金上半年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0.7%,—0.8%和—7.78%上述三类基金二季度收益率明显回升,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2.14%,2.1%,6.59%,大部分产品获得正收益
市场的震荡磨炼了‘固定收益+’基金,磨炼了投资者相信未来投资者对'固定收益+'基金的选择会更加客观理性,基金公司也应该顺势而为,不再玩过度包装,不当引导等营销老把戏有券商基金分析师表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