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方向已经明朗“中特估”估值仍具修复空间
近段时间,“中特估”概念引发的估值修复仍在演绎。有券商认为,短期行情在热点题材上体现出较高的赚钱效应,在国企改革的深度价值挖掘方面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也有券商认为,“中特估”的主线方向已经明朗,从中长期看,估值仍具修复空间。
山西证券:
央企国企长期价值凸显
“中特估”的概念2023年以来被多次提及,在政策层面,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20-30年来发展迅速,央企国企长期被低估。近年来,GDP与社融比值走低,市场中资金运用效率偏低,随着对直接融资的强调,央企国企估值作为风险资产的定价,将向内在价值回归。在宏观层面,2015年以来,居民杠杆率攀升,政府支出增速长期高于政府收入增速,带来大量地方债务。面临2023年以来的房地产走弱、土地财政转型、M2高投放但CPI低增长等压力,央企国企是承接中央信用投放可能的理想标的。在市场层面,A股从散户化走向机构化,逐渐成熟,长期资金比重提升,有利于央企国企长期价值的兑现。
国企改革的重心由过去的市场转轨、资产监管和制度设计等转变到央企国企的质量提升,构建推动“质量提升-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估值重塑”的循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资产重组,向上市平台注入优质资产等措施来提升企业质量。之后,结合考核目标转变,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股权激励等措施达到价值实现。同时,做好信息披露,增加投资者交流与市值管理重视程度,推动多方利益相容。引导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通过增减持、分红和引入ESG机制等方式重塑对央企国企的估值,实现内在价值的匹配,并为直接融资与资产并购重组创造条件,实现良性循环。
从政策方向来看,未来的投资机会主要围绕以下方向:一是资源整合型。关注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以及存在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或重组预期的板块和标的,如军工、交运等。
二是基本面改善型。此前基本面较弱,但因行业景气、周期上行等原因,近期有所改善,并有望持续向好,如建筑和船舶制造等。
三是价值重估型。此前估值明显偏低,但是受益业务预期与估值逻辑变化,催生重估行情,如自然垄断相关的公共事业领域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等。重点推荐行业:船舶、建筑、军工、公共事业、交运和通信。
兴业证券:
“中特估”破净比例有所降低
随着轮动强度收敛、主线形成,“中特估”指数迎来一波上涨,当轮动强度开始从底部上行,板块则往往会经历一段主线发散、快速轮动的过程。
经历4月以来的轮动收敛、主线领涨后,“中特估”轮动强度已再次自底部开始回升,板块或将再度步入主线发散、快速轮动的阶段。
随着近期“中特估”股价修复,经济预期差已回落至0值附近。计算“中特估”核心标的PB估值排名与近60日涨跌幅排名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说明低估值标的估值修复程度与估值水平的匹配度越高,板块在估值修复的广度上越充分。参考历史经验,均值1倍标准差可作为匹配度指标的上限阈值。
4月以来,板块标的基本呈现出PB估值越低、涨幅越高的特征,而“中特估”标的估值与涨跌幅匹配度已升至历史高位,指向多数低估值标的已有所修复,行情阶段性在广度上已演绎的较为充分。
通过计算“中特估”与TMT的30日均线偏离度差值构建相对偏离度指标,相对偏离度指标基本在均值±1.5倍标准差区间轮动。
“中特估”与TMT作为今年最为重要的两条主线,在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下二者呈现出较强的轮动特征。经历4月以来的上涨,“中特估”相对TMT偏离度已突破均值-1倍标准差下限阈值。另外,经历近期估值修复破净比例已有所降低,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中长期看,估值仍具修复空间。
中信建投:
价值重估,科技掘金
经济在快复苏之后是慢复苏,市场资金环境属于从存量到增量的过渡期,市场重点是在机构低配中寻找有边际变化的领域。以“中特估”为代表的价值股重估还有空间,但纵深演绎会开始分化。
市场认同“中特估”行情的基础在于在整体景气不强的背景下,红利策略具备吸引力。随着中特估相关优质国企估值有所修复和经济复苏的持续,价值股行情也会有逻辑的演进和分化,具有盈利复苏弹性的价值股行情还将继续演绎。历史上看,2013年科技股一枝独秀,而2019年则相对均衡。本轮TMT行情或更接近于2019年的行情,即并非一枝独秀,但仍是弹性线索,且盈利与机构配置均有上行空间,后续要进一步注意优选。
主题投资上,建议关注中特估、数字经济。“低估值+高分红”与“现代产业链链长”是两条重要的选股思路。推荐线索:资源品、大金融。泛AI主题投资后续仍有望继续演绎,进入去伪存真阶段。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