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剧曾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8562   作者:叶知秋    发布时间:2022-03-09 12:22   

农村题材电视剧不仅是洞察农村现实的艺术载体,还与中国社会的时代风貌紧密相连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观照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状况,记录和书写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民心灵嬗变的历史进程不过,提起这几年的农村剧,除了《山海情》《经山历海》《江山如此多娇》《乡村爱情》等,能被热议的农村剧似乎寥寥无几有人认为,数量不多,佳作凤毛麟角,文化影响力减弱是农村剧衰微的重要表现即便上述说法未免以偏概全,却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据记者统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名单中,2021年全年,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458部16485集其中,当代都市题材剧214部7480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46.72%和45.3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代农村题材剧,仅有55部1988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12.0%和12.06%从整体上看,都市剧占据了半壁江山,趋向主流,而农村剧的创作生产量的确偏少

其实,农村剧曾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便是由农民作家许可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来此后,展现农民与农村生活便成为电视剧的主要素材之一,诞生了一批家喻户晓的精品力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直面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故事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斩获飞天奖,金虎奖,成为农村剧创作的一座高峰进入新世纪,农村剧紧跟时代发展与变迁,展现乡村文明,关注三农问题,陆续推出《刘老根》《马大帅》《希望的田野》《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乡村爱情》等剧,受到观众喜爱,收视率火爆,在荧屏留下了不少经典农民形象

一项学术研究调查显示,自2011年起,农村剧的生产和发行数量明显回落虽然2014年的《马向阳下乡记》《老农民》等剧掀起了热潮,但创作活力不足,内容拓展,内涵表达和艺术探索等方面归于保守的问题,导致农村剧渐渐走到了边缘位置从这个角度看,已经播出14部的《乡村爱情》尽管褒贬不一,却因赛道短,对手少,另辟蹊径一跃变成国民农村剧,被大众追捧,多少透露着一丝幸运

为何农村剧发展乏善可陈不妨从市场和创作两个方面找找原因首先,市场直接呈现的结果是观众不爱看了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张新英认为,伴随着都市中产阶级的崛起,以绚丽,时尚和消费主义为特征的都市文化迅速风靡,都市中产/准中产式的家庭,职场,情场成为流行电视剧的主要叙事空间,历史,玄幻,武侠,谍战等电视剧类型也因暗中呼应和代入了观众的现实生活处境而备受青睐自带乡土气息的农村剧,与当下流行的都市文化格格不入,观众显然失去了兴趣再者,没有大IP加持,缺少顶流明星加盟,竞争力显得不足,农村剧的受众范围越来越窄,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行情惨淡所以,为了延长生命力,《乡村爱情》必须紧跟市场潮流,不仅在打造IP方面不遗余力,在最近几部中还邀请了知名演员倪大红出演

近几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成为新时代农村剧创作的新命题,跃然荧屏特别是2021年播出的《山海情》围绕异地搬迁的艰难展开,豆瓣评分9.2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1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中,它是青年观众最喜爱的国产剧之一,也是全程观看的国产剧之一可以明确地说,当下绝非没有佳作,只不过观众在呼唤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期待农村剧的春天到来,讲好故事,说真故事,有新思想,为农民和农村留下一份最珍贵的时代记忆

缂丝起源于何时,确切时间很难考证,但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中国汉魏时期就出现了。在蒙古出土的汉代“山石树”丝织的残片,它的织造方法“通经断纬”,与北京双塔出土的宋代缂丝“紫汤荷花”完全一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农村剧曾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