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演方能“活态传承”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9167   作者:安靖    发布时间:2022-07-15 18:25   

日前,鞍山演艺集团全新创作的海城小号剧《夫妻和音》排练结束,今年海城小号剧在鞍山的首演即将开始好苗需要好土他们每年演出数百场在表演中锻炼演员,同时在表演中锻炼观众,让观众成为地方戏活传的肥沃土壤

此前,海城角戏入选中国濒危剧种保护扶持名单国家对其保护和扶持的方式之一就是资助海城号角戏每年演出数百场,以激活这一古老戏曲的生命力其实,在全国地方戏普查中,辽戏,海城角戏,阜新蒙古戏,二人转等我省地方戏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虽然戏曲的产生,发展,消亡都在变化,但戏曲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关键在于如何传承

怎么解决问题留下文字记录,拍下演出剧照,记录经典唱段,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些地方戏曲的珍贵记忆世代流传但这种方式留存的信息再完整,也只是静态的生活史,戏剧的传承更多的是靠口口相传韵味和唱功往往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而不是文字演员需要和老师近距离接触,经过熏陶和磨炼才能慢慢成长不仅要保留标本,更要把它生动地呈现出来于是,一个艺术研究部门为地方戏曲制作了一部抢救纪录片,注重细节和绝活,注重呈现戏曲的生命节奏和精神密码珍贵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为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即便如此,严格来说,留下来的也只是活档案

地方戏要生存,不能靠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要靠舞台和观众见面归根结底,观众是他们生存,传承和发展的肥沃土壤不然就算能保住剧,失去观众又有什么意义呢对此,对症下药,每年演出数百场,是活传海城号角戏的良方

一部剧的传承,包括技艺的传承,剧目的传承等,以及观众的表现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戏剧生成发展的环境中,在大众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这就是地方戏剧活态传承的本质海城小号戏每年演出上百场,会让编剧,作曲,演员得到锻炼,训练和历练,也会推出优秀剧目,剧目的质量和演出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更重要的是扩大了戏曲的社会影响力,演出回馈老观众,吸引新观众年复一年,良性循环,戏曲的生存环境会逐渐改善,为其后续发展培育沃土多玩是最好的交流,也是最好的传承

一部剧演一个故事地方戏曲具有地域特色和受众群体小的特点,但却是记录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最生动的载体一部剧的生存不仅取决于人才的建设,还取决于它诞生的土地和那里的观众因为,没有好剧,好演员,就不会有话剧的观众,没有观众,戏剧就没有价值

就像幼苗的生长一样,首先要选好幼苗,种在沃土里,然后精心培育施肥,才能茁壮成长独在一片森林里,地方戏的活传不仅保护了少数剧种的传承人,也保护了现有的成熟演员,培养了更多的年轻演员既然地方戏的生存土壤是观众,那么戏曲的创作就不能闭门造车,独享其乐而是要研究当代观众的思想和需求,在保持这部歌剧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观众的优秀作品当然,作品不能只是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是要引领观众,体现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之美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目前地方戏曲的观众正在老龄化,观众是戏曲生存的土壤所以要培养观众就要注意培养年轻观众,否则这个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可以说,《直播传》能让好苗子在好土壤里茁壮成长,无论从演员还是观众来说,最终还是要看青春的力量

台前幕后,台上台下,海城角戏等地方剧种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都需要在多元演出实践中加以解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多演方能“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