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影视业高质量发展
2月8日,第一届“新号角”电视剧导演之夜在京举行。活动由优酷主办,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中广联合会电视剧演员委员会、中广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联合指导。中广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这是3年来电视剧导演第一次大型聚会”,“新号角”这一名称“响亮又有美好的寓意”。
作为“新号角”电视剧导演之夜的重要环节,“新号角”电视剧创新发展论坛汇聚导演、编剧、制片人和播出平台代表。论坛嘉宾围绕我国电视剧内容创新、工业化探索和新人培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降本增效使行业发展稳中向好
降本增效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演傅东育2022年执导了《冰雨火》和《风吹半夏》两部热剧。他认为,成本控制其实是制片管理的工作,但是导演越来越应该有制片管理的意识,“只有创作者具备经营者的意识,经营者有了艺术概念,才能在理念上达成共识。”
编剧余飞认为,降本增效和编剧的工作并不矛盾。2015年他就成立公司,试图加强编剧的工业化,进行团队作战。多年实践后,他认为,编剧行业要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应该采取项目责任制,让有慧眼、有情商的人来做这件事。
春羽影视总裁、制片人曹平已经从业20多年。她表示,降本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制片方也感到了压力,因为现在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比十几年前拍摄《甄嬛传》时有明显增长,剧组的规模往往也比过去扩大了不少。她透露,《甄嬛传》兔年春节期间在台湾重播,再度引起轰动,所以她认为:“对于制片方来说,增效的出路就是拍出精品。”她建议市场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只有播出平台和制片方双赢,行业才能更加繁荣发展”。
工业化释放行业新动能
观众观剧时也许不会想到,角色的住宅窗外景色和车窗外的街景甚至城市标志性建筑并非实拍,而是在摄影棚内加工的影视工业化素材。通过工业化手段,还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进行早晨、晚上的时间切换,或者雨、雪、雾等外部环境的切换,这些都是可编辑的。
曹平以往使用过一些影视工业化产品,认为这些产品对制片人很有意义。去年优酷给她推荐了“云尚制片”,她研究后感到对剧组的工作很有帮助,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大大优于传统方法。所以,他们公司决定今年上马的项目要采用“云尚制片”。
最近聊天机器人火爆一时,它能取代编剧吗?余飞试用聊天机器人后认为:“这类机器人目前还不能取代成熟的编剧。”不过他表示,科技进步已经使影视行业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业人员应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世界上影视业发达的国家都在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准。“我们将依托科技发展,开发出操作性能更完善的工具,让行业内更方便、更广泛地使用,加速我国影视工业化的进程。”谢颖说。
让新人更快更好地成长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影视行业快速发展,老一辈和中生代影视工作者赶上了好时候,得到了技能的长期锤炼和逐渐提高,但是业内对新生代也有较大的需求。当前,新生代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傅东育说,他和一些年轻导演紧密合作过,比如有一位年轻导演,有天赋、很努力,也经过一些历练,只是欠缺自信。通过傅东育的传帮带,这位年轻导演进一步打开了眼界,和好演员也有了交流合作,找到了自信。至于年轻演员,傅东育建议他们多跟优秀的剧组、优秀的导演合作,注重在各方面养成好习惯、学到好方法,努力拔节成长。
余飞认为,对编剧而言,必须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获得深厚积淀和人生阅历,也应该通过广泛学习和借鉴,积累更多编剧的技巧和手段。比如他在创作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本时的关键桥段“双簧计”,就是苦练内功后的一个神来之笔。
曹平表示,要努力发现有天赋的导演新人,也要给新人历练的机会,“挖掘符合他们年龄、阅历和经验而且他们能够驾驭的项目,在老一代的带领下,让新人迅速成长。”
此次论坛上,优酷发布“新号角”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旨在发掘青年导演力量,建立良好行业生态。这一计划由导演郑晓龙担任战略顾问,导演傅东育、张挺、杨阳担任艺术指导,将定期举办青年导演大师课。郑晓龙说,这一计划要从根本上提高导演的文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对表演、镜头的理解以及对服化道的使用能力,加强导演对人性、对现实社会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美学修养,“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导演在剧组掌勺。这一计划要帮助青年导演做一个能掌好勺的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