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一对一”剧场,会颠覆戏剧行业吗?
比利时先锋实验剧团Ontroerend Goed创作的“一对一”治愈剧场“遇见自我”系列《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日前在上海文化广场全新开放的音乐剧中心开启驻演。这两部神秘的作品曾横扫国外艺术节,吸引数万观众打卡。今年,由上海文化广场和抱风屿Tempest Project制作出品、仙童戏剧联合出品的中文版初步计划在沪完成2300多场演出,为演艺大世界带来新玩法,注入新活力。
作为《一个人的游戏》在中国最早的体验者之一,记者进入剧场前,对即将体验的一切几乎毫不知情。唯一的信息是:一次仅开放一名观众入场,在30分钟内,将被若干演员带领着,进行一场与自我的对话。等待入场之际,身边其他观众跟记者一样,脸上充满疑惑,甚至有点紧张。而当体验结束走出那扇门后,你可以在他们脸上看到完全不同的表情:有人安静,有人兴奋,有人哭了,有人怒气冲冲地离开,还有人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来,细细回味刚刚发生的一切。
随着《不眠之夜》《金钱世界》等沉浸式戏剧走红,“台上演戏,台下看戏”的传统戏剧模式被突破,强调体验、参与和互动。而《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将这一形式推向某种极致。它带来新的戏剧理念、表演方法和观众体验,让观众成为绝对的主角,也让观众在互动中发现自我、剖析自我。
观众能接受“一对一”剧场吗?它会颠覆戏剧行业吗?
打破剧院“第四堵墙”
它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完全被观众所掌控,存在于观众的感受、解读、互动中
首演前两个月,记者在文化广场见到比利时Ontroerend Goed剧团创团成员、《一个人的游戏》主创之一乔什·斯梅特。
除了此次在沪落地的两部“一对一”剧场,沉浸式互动戏剧《金钱世界》也出自Ontroerend Goed剧团。这部紧张刺激的互动戏剧曾让不少观众“一掷千金”,大呼过瘾。这些具有颠覆性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Ontroerend Goed剧团又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乔什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最初都缘于一次头脑风暴,一个全新游戏规则的设定。“比如,《一个人的微笑》的设定是:如果让观众蒙着眼睛坐在轮椅上,被推进一间房间,可以获得怎样的体验?《一个人的游戏》的设定则是:如果让观众进入一个房间,由他们自己去控制演员的表演,就像控制一个虚拟游戏里的化身,会发生什么?”《一个人的游戏》从最初的创意到成熟的作品之间,是一次又一次实验。“我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如何设计每个房间的功能、每个问题的内容,如何起承转合。首演前,我们在比利时、瑞士进行了许多场试演,试演就是试错的过程,你要预估所有风险和可能出错的地方,尽可能多地知道观众会有何反应以及如何应对。”
在《一个人的游戏》中,演员会一步步引导观众与之对话,一步步打开自己。“这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很多人体验完会说,他们从未和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任何朋友进行过这样的对话。”乔什说,“当然,有一些问题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但这是一种温柔的对抗,大多数观众都愿意试一试。”
《一个人的微笑》有所不同。观众在25分钟的时间里几乎全程蒙着眼,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会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它构建起一个想象的空间,观众在其中自由驰骋。
两部作品中文版制作人翁世卉说,她在爱丁堡戏剧节第一次体验《一个人的微笑》前,已经提前拿到它的完整剧本,她带着审视的眼光进入其中,并不十分配合。然而当她结束25分钟的体验被推出空间的一刹那,她感到时空倒流,方才所有情绪涌上心头。“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你必须真正经历过才知道。在爱丁堡,我遇到很多年轻人过来进行第三次、第四次体验,他们都被这部作品迷住了。”
《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摩洛哥、莫斯科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赢得各地观众的喜爱。乔什说,Ontroerend Goed剧团的成功在于打破规则、强调实验,“一对一”剧场就用一种激进的方式打破剧院“第四堵墙”。“它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没有你的存在,这场演出就不成立。它完完全全被观众所掌控,存在于观众的感受、解读、互动之中。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你你是谁,你与他人以及这个世界的关系。”
体力和脑力双重考验
演员要在特定规则下发挥,根据观众的反应快速灵活应对,也要保持克制、保持中立
去年年末,Ontroerend Goed剧团演员伊丽莎·斯图克跟乔什一起来到上海,训练《一个人的游戏》中文版演员。
伊丽莎告诉记者,她第一次看《一个人的微笑》是10年前。那天她没有买到票,却一直等在剧场门口不愿离开。最后,工作人员破例让她进入,成为当天最后一个观众。“20多分钟的体验,让我非常触动,也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想当一个演员。”
在上海,《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招募的中国演员,既有职业演员,也有部分有表演经验的非职业演员。伊丽莎说:“我们招募演员的标准,首要是对‘人’感兴趣。他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对细节有敏锐的观察力,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与人交谈,记忆力超群。培训是一个非常紧张的过程,中国演员非常认真和投入,跟他们一起工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曾在德国柏林学表演的“90后”演员杨曾皓说,Ontroerend Goed剧团的作品对演员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他们的作品看上去挺简单,自己上去演才发现举步维艰。因为它跟传统的表演完全不同,它不断挑战你,需要你不断提问、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即兴表演。”
演员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战。从去年年末开始,《一个人的游戏》就启动内测。迄今,已有超过600名观众体验过《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两部作品。演员们通过内测,在与观众面对面过程中不断适应和调整。正式演出后,演员们每周工作6天,每天演出6小时,3小时后进行一次中场休息,对体力和脑力都是巨大挑战。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徐天仪此前在北京演过《金钱世界》。在她看来,传统戏剧表演,一个演员需要扮演一个角色。而在“一对一”剧场,演员需要在一个特定规则下发挥,它要求你根据观众的反应快速灵活应对,但也要求你保持克制,保持中立。“归根到底,表演的内核是一样的,它要求你把感官打开,接受对手给你的刺激,在回应的过程中去达成你的表演目的。演了这样的作品后再去演传统戏剧,你会对表演产生新的视角。”
“一对一”剧场会颠覆戏剧行业吗?“谈不上颠覆,但的确会对戏剧人产生一定冲击,带来思维的挑战。其实很多人并不愿把这样的作品称之为‘戏剧’,而是称其为‘剧场项目’或‘互动体验’,因为大家觉得戏剧作品一定要看到故事,看到起承转合。但我认为,戏剧就应该与时俱进,百花齐放,让观众自己用脚投票。”徐天仪说。
随着《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落地上海,会催生出更多“一对一”戏剧作品吗?徐天仪认为,戏剧创作者采用何种形式,还是取决于创作主题和创作目的,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与形式的契合,最终传递创作者想要说的话。
挑战观众也接受挑战
让观众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或主动或被动地去观察自己、反思生活
“95后”观众李丽慧是《一个人的游戏》第一批内测观众之一。喜欢音乐剧多年的她,第一次体验“一对一”剧场。当她走出房间,觉得自己被“治愈”。“我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也是一个不太愿意向他人表露内心的人。但经历这30分钟的体验,我自己也没想到,居然跟陌生人说了这么多我从未对别人说过的话。我从他人的目光和对话里第一次感知,我的生活也许还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尝试做一些过去不曾设想的事。”
体验完,李丽慧向身边许多朋友推荐了《一个人的游戏》。“我跟他们说,快去买票,因为这是与众不同的体验。体验完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要跟在体验过程中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成为朋友。”
徐天仪说,《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对观众来说最直接的吸引力就是“好玩”。“它会让观众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或主动或被动地去观察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她看来,观众一定是需要被挑战的,如果拿出来的作品永远在迎合观众,没有给观众真正的刺激,就会失去观众。“观众是很敏锐的,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无论他们最后觉得满足还是震惊,觉得恍惚还是惋惜,这两部戏最终都是余味悠长的。”
试演中,徐天仪曾遇到一位十分“挑剔”的观众。“他当时带着批判和审视的态度进入剧场,跟我交流的态度比较强硬,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尽力调整自己,但还是受到冲击。”让杨曾皓印象最深的观众是一位孕妇,她对人生、对爱情、对婚姻的许多观点都和自己不同,让杨曾皓开始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在《一个人的游戏》排练和试演过程中,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懂得如何聆听。只有你认真倾听别人,对方才会感觉到被尊重,才能产生真正的交流。我们和观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乔什说,参与体验的观众,没有好坏之分。有人开放,有人封闭,但演员都要以中立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观众。乔什建议观众:“不要试图躲避,要敞开心扉,分享那些美丽的、有趣的、疯狂的事,你会得到更多愉悦和情感的体验,你越投入,就会得到越多回报。”
上海演艺新空间超百家
在上海,传统剧场之外的演艺新空间已超过100家,还有许多新空间正在萌芽,“一对一”治愈剧场《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驻演空间——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个1500平方米的空间被打造成为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集合创排空间、共享办公室、录音棚、资料室、采访室等,是一个音乐剧的“实体孵化器”,一个鼓励野生、先锋的实验室。
“上海演艺大世界非常鼓励演艺新空间的开发和新项目进驻,所以我们将两部作品带到上海,带到文化广场全新的空间。”《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制作人翁世卉说。
这里原是一个普通的办公空间,为了改造,文化广场请来建筑师、好处CEO何勇。何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视觉设计上,而是在改造前先对目前新兴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试图了解演艺行业新的生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布局并设计功能。“我希望能用生态的思维来设计这些空间,让它更好地承载新型表演形式,把艺术从业者汇聚在一起。好的空间设计能让人与人相遇,得到高效的连接和互动,这才是空间的本质和最大价值。”何勇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广场、一个街区,创作者在这里感到很放松,艺术在这里无处不在,这样的空间才有生命力。”
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音乐剧基地,汇聚优秀项目、机构和人才。期待它成为音乐剧人的家园,成为原创音乐剧和中文版音乐剧的生发地,也成为小型音乐剧和多元戏剧驻演的场所。新的人才将在这里成长,新的作品将在这里诞生,为上海演艺大世界注入新活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