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视热”撬动“文旅热”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1449   作者:竹隐    发布时间:2023-03-08 10:30   

到“强盛小灵通”买一本《孙子兵法》,在骑楼下吃一碗“强哥”同款猪脚面……跟着热播剧《狂飙》“打卡”江门,成为不少游客春游新选择。从《破冰行动》里的中山、《隐秘的角落》里的湛江,再到《四海》里的潮汕、《狂飙》里的江门,越来越多广东城市“因剧而火”,有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影视热”撬动“文旅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代表委员们从《狂飙》说起,就推动城市文旅业融合发展、延续城市文脉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诸多建议。

让短期流量变为持久“留量”

“《狂飙》让江门热度‘狂飙’了一次!”谈起这次城市“出圈”,来自江门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难掩兴奋,“江门要借助影视IP赋能,推动城市文旅业融合发展,实现影视和文旅的‘双向奔赴’。”

黄达昌认为,影视IP带动“旅游热”是一种新趋势,能够促进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获得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影视剧让城市“爆红”之后,如何变网络“流量”为旅游“留量”?黄达昌说,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打卡”人流,是推动影视旅游发展的关键,“江门还可以挖掘开拓更多城市IP,如一棵树‘小鸟天堂’、一块果皮‘新会陈皮’、一个历史人物‘梁启超’等,推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资源与文化整合”。

打造城市主题IP,培育旅游新业态,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的关注点。他以广州举例:“商业文化是广州文旅的核心IP,可以从定位和运营两方面发力,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张志兵建议,一方面,梳理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文化IP内涵,打造专业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优质文旅项目;另一方面,让专业、精细、创新的管理理念,贯穿文旅项目开发、建设、品质管理、营销策划全流程,打造一批游客愿去、资本敢投的优质文旅项目。

抱守长期主义延续城市文脉

当影视热潮褪去,城市能否留住旅游热度,最终检验的还是当地的人文底蕴。网友用“年代感”“复古”描述江门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当地多年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城市文脉的活化。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对此有着切身体会。近年来,广东粤剧院和广东多地合作,打造“一城一剧”,如佛山三水《红头巾》、东莞《东江紫荆红》、深圳《风起南粤》等作品,探索出一条融戏入城、融戏入旅的新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代代传承,中国传统戏曲需要代代传唱。”曾小敏说,她欣喜地看到,如今各类粤剧活动、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正陆续铺开。她还建议,各地可以从制定标准、打造课本剧等方面着手,构建青少年戏曲普及体系。

在传承城市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激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一池春水”?全国政协委员、肇庆市副市长何婧认为,非遗是值得挖掘的“宝藏”资源库之一,“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何婧建议,加强对非遗文旅项目的扶持,从内涵挖掘、品牌塑造、产品创新、互联网传播、市场推广等维度,全链条培育和壮大非遗旅游产品,推动非遗文旅产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

4D沉浸式体验非遗旅游、职业院校开设非遗旅游课程、搭建非遗旅游产品实训平台……何婧分享了不少思路。她期待,城市的文化遗产能够通过更多潮流表达,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让更多人读懂城市、爱上城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利用“影视热”撬动“文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