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横漂”族,仍怀“张颂文”梦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3462   作者:谷小金    发布时间:2023-03-10 10:42   

东阳市横店影视城各大景区,车流穿梭不停。进出的人群来自天南海北,但泾渭分明:一批是来看拍戏的游客;另一批是来演戏的剧组人员,其中不少是外地人士——随着横店影视城的发展,2000年以后,这个人群日益壮大,被称为“横漂”。

2003年7月,横店影视城成立了演员公会,服务横漂。目前,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有注册会员近12万人,其中8000多人常驻横店。今年是演员公会成立20周年,公会成立时最早的一批横漂,目前发展如何?日前,本报与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横店、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共同发起“最早的横漂”寻访活动。我们在寻访中发现,公会成立之初,最早一批登记的横漂约有数十人,他们有的至今仍活跃在镜头前,有的已从事导演、制片等幕后工作,还有的转换行业另谋发展。目前仍在影视业内、常驻横店的有10人,其中3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们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影视梦工厂”横店蓬勃发展的历程,同时也饱含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

王筱刚加入公会第一人

最初的横漂,大多来自北漂。出生于1982年的山东大汉王筱刚喜欢烫头,头发卷曲飘逸。他就是北漂南飞大军中的一员,也是第一个加入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的横漂。

2001年,王筱刚从山东省民族艺术学校表演专业毕业。跟大多数影视追梦人一样,首选奔向北京。而彼时的横店影视城,因2000年宣布“影视剧组免收场租费”声名鹊起,剧组扎堆。

区别于20元/天的群演,科班出身的王筱刚是特约演员,拍戏的报酬是60元/天。身价不算低,但那时横漂演员与剧组间沟通不够顺畅,演员需拿票据通过“群头”结算报酬。发工资时间也不确定,无法量入为出,生活有时很拮据。

为给横漂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助推行业健康发展,2003年7月,横店影视城发起成立演员公会,作为剧组和演员沟通的桥梁,争取和保障横漂正当合法的权利。要不要加入?一开始,不明就里的横漂们犹豫不决,王筱刚第一个登记加入公会。“大家问我,那合同细则你仔细看了吗?这么快你就敢签?我觉得既然到横店了,跟横店的机构合作不会有问题。”

事实证明,王筱刚看对了。加入公会后,横漂一族住进公会统一安排的宿舍,导演经常直接过来找人试戏。王筱刚摆脱窘境,渐渐“开挂”了:多的时候,一个月30天,能开32个工。

演而优则导。当了一段时间演员后,王筱刚想试试当导演。当导演要先学写剧本。经师傅传帮带,王筱刚用六七年时间熟悉行业资源,同时打磨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剧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王筱刚的第一个剧本出炉,送给投资方看,一下就被相中。投资方准备买下投拍,王筱刚却一口拒绝:“不卖!”这既是心血之作,也是他转型的第一部作品。投拍可以,王筱刚对投资方提了一个要求,电影由他本人来导演,他不要一分钱。

这部自编自导、自己参与演出的电影播出后,王筱刚正式转型为导演。2014年被认为是网络电影和网络剧“起飞”的元年,瞅准影视剧发展趋势的王筱刚,也顺势成为国内第一批制作网络影视剧的导演,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都曾创造过骄人的成绩。2022年11月,王筱刚导演的第一部院线电影《天之书》在全国上映。

眼下,王筱刚正在准备推出新的网络剧,一部是讲述传统神话人物月老的悬疑剧《月老诡事录》,另一部则是展现北宋名臣寇准成长史的《鲜衣怒马少年时》。

转到幕后的王筱刚,也开始反哺新横漂。2022年,横店影视剧组服务公司开设影视培训中心,王筱刚成为一名授课老师,给学员分享自己在影视业打拼积累的经验,同时利用自己创办的影视制作公司、经纪公司发掘、扶持新横漂。

“集聚本身就是力量。我认为横店有国内最成熟最专业的影视圈,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方便和服务,似乎这里没有不能解决的影视拍摄难题。”王筱刚说,演员公会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服务,转型当导演后享受到的横店服务更多了。“比如我们想办一个影片首映礼,公会的工作人员陪着我们挨家挨户协调场地。只要是我们提出要求,在横店不会说麻烦就不给你办,回复从来都是好的,帮你办!”

漂,意味着不稳定。从当演员到做导演,在北漂与横漂之间,王筱刚摇摆过数次,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横店,并在2021年把父母都接到横店定居。横漂这个称谓,已不再适合王筱刚,取而代之的,是“新横店人”。

许敏我很适合演悍妇

每一个横漂都有自己的故事,2002年就来到横店的许敏,开局也并不如意。

她本是河南一名纺织女工,平时爱唱歌跳舞,于是转岗到了厂广播室。因为嗓子好,又被借调,进了当地一个艺术团。

那段时间,可谓年轻姑娘许敏的高光时刻,艺术团在河南、湖北、四川等全国各地影院“走穴”,唱通俗歌曲的许敏,享受着观众的欢呼热捧。之后,踏入演艺圈的许敏,被介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但不是做演员,而是给剧组“开票”发报酬。

机遇总是来得很偶然。《上错花轿嫁对郎》剧组一名群演家里有急事离开,因一时找不到替补,演员领队请她应急救场。穿上戏服一打量,领队喜道:“你的形象气质这么好,不当演员可亏了!”

这句话坚定了许敏演戏的信心。北京地方大、跑组费时间,自己又缺少人脉资源,听闻横店剧组多、导演大牌,她兴冲冲地坐火车来到浙江。到横店后,她站在巍峨的横店秦王宫门口,不禁感叹:“好大啊,这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现实却比梦想骨感许多。演员公会成立前,她的小本本上,记着数千元未发放的报酬,却不敢向当时的“群头”催要,生怕惹人家不高兴,再也不给戏拍。遇上“山穷水尽”的时候,只能靠清水煮挂面果腹。

演员公会成立后,有了“组织依靠”的许敏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公会为横漂找机会拍戏,还会有领队在现场服务,且每个月固定日期发放薪水。同时,设立群演、前景、特约、角色等向上晋升的通道,帮助横漂提升发展空间。

到横店后不久,非科班出身的许敏,发现自己其实不太会演戏,这让她有些挫败感。

因为长相比较“悍”,许敏得到了她横漂生涯中第一个有台词戏份——在一部古装武侠剧中饰演一个泼妇。“剧情是一个人走出门伸懒腰,裤子没系好掉下来了,导演让我吸气一惊。当时我的心砰砰砰直跳,完全不知道怎么演,拍了好几次都没过,连盒饭都不好意思去领。”

多少群演梦寐以求的机会,就这么砸了,许敏很自责。“演戏不适合我吗?”不愿认输的许敏,回到出租屋里哭完,开始拜师、苦练演技,一直练到看见剧本,脑中就能浮现出场景画面。

努力得到了回报,不久后,许敏再度获得了机会。2004年,她在《封神榜》剧组中饰演石矶娘娘,演技广受认可,从此晋升为特约演员。2011年,在《西游·降魔篇》拍摄时,许敏被导演周星驰选中饰演“根嫂”。

“周先生很有亲和力。电影开场,我老公‘长根’有句台词跟我们女儿说要去捕鱼了,周先生想了想,觉得不专业,问我该怎么说。我说,用‘要下水’吧。周先生一听,说这个词好,就采用了。”

最让许敏得意的角色,是在《千金女贼》剧中,饰演心狠手辣的刁经理。这个狠毒的女人,让观众看得咬牙切齿,网上至今还有许多刻画其形象的视频剪辑片段。“我在剧里戏份不多,但把这个角色演得坏到极致,一下子就被记住了。”许敏说。

已过不惑之年的许敏,体态优雅、言辞谦逊,她依然觉得,自己适合演外向型、泼辣的、大大咧咧很接地气的妇女或者反面角色。

最早的那批横漂,如今还留在业内的,很多已转型做了导演、制片等,而许敏依旧努力追逐着演员梦。在她看来,当演员很纯粹,只要把自己的戏演好。

开年以来,沉淀多年的演员张颂文因电视剧《狂飙》爆红,这让许敏心有戚戚焉。她不奢求成为“张颂文”,但会坚持追梦,努力成为更优秀的演员。

孔厉大愿成为光散发光

作为“机械男”,孔厉大第一次在影视行业“发光”,靠的是半个光溜溜的脑袋。

1996年,开启横店影视之路的电影《鸦片战争》,需要大量群演剃光头,再戴上假发扮演清朝人物。孔厉大就是这时上场的。

孔厉大生于1979年,中专读机械专业,揣着焊工证,性格却是“艺术”的——留一头长发,以最时髦又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狂野。从小被骂“没屁股”坐不住的他,那年刚到横店一家汽车厂上班,听说可以拍电影,当即就跟同事一起去玩了。

剧组给40元作为“光头费”,群演每天报酬20元,这对月工资300元的孔厉大来说,既好玩又赚钱,从此有空就去找剧组玩,一度当“太监”当得不亦乐乎。因为本身留长发,他只需要剃光前半个头,后面再接点头发就能扮演清朝人物,清朝戏的剧组化妆师都很喜欢他。

孔厉大老家就在横店边上的磐安县,父母也在横店谋生,他从群演升级为导演,也是沾了父母的光。

2002年,孔厉大父母在横店文化村开早餐店,做的包子好吃,经常有剧组光顾。常来吃包子的一位制片人,见留着“艺术”发型的孔厉大很灵光,就问他要不要去剧组。喜欢自由、不想按部就班被约束的孔厉大,知道跟组可以全国各地跑,一听正中下怀。

进组后,什么岗位缺人,孔厉大就干什么,灯光、摄像、道具、场务、制片等,几乎每个工种都干过。除了一个“自带光辉”的位置——导演。他想:要是能坐在监视器后面当导演该多好啊。

打了5年杂,孔厉大在各个剧组众口皆碑。不久后,一部大型民国剧发出邀请,孔厉大向“小愿望”迈出了关键一步,开始担任现场副导演。终于踏上导演之路,孔厉大喜不自胜,但高兴劲还没过去,就“差点抑郁了”——导演组基本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沟通交流都用粤语或者“港普”。导演组说戏讲要求,孔厉大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孔厉大急了。为了学会粤语,他对着电脑狂刷粤语片,拿纸片遮住字幕,先学说话,再看意思,不断反复……就这样,他硬生生摒除东阳、磐安口音,练就了一口地道粤语。即使到香港点菜吃饭、购物砍价,都会被认为是本地人。

能“听懂话”了,副导演的活仍然不轻松,忙碌一天收工后,还要为第二天的戏做好功课。很多个夜晚,孔厉大都是看剧本看到趴在书桌上睡着。4年副导演、9年执行导演,孔厉大在导演组干了13年,常年看剧本、盯着监视器,他颈椎间盘突出,不得不手术植入人工颈椎间盘维持。

先后跟过十多个风格各异的导演,孔厉大博采众长,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2015年,孔厉大独自担纲导演了第一部网络剧。此后,他又执导了《良辰美景知几何》《择天记》《时间都知道》《十年三月三十日》等热播剧,合作演员包括张翰、鹿晗、窦骁、冯绍峰、唐嫣、陈都灵、古力娜扎等。

“不管戏大戏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到最好。希望自己一直保持初心,拍出更好的作品,讲好每一个故事。”草根出身的孔厉大,用一个个精益求精的画面,注释自己追逐梦想的坚韧。

凝神思考、片场说戏、阅读剧本……见过孔厉大专注工作的家人和朋友说,“感觉他身上在发光”,那是映照梦想的纯粹的光。

孔厉大常年到处拍戏,以酒店为家,和家人们少有交流,也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对家庭的诸多亏欠让他很内疚。去年,孔厉大有意放慢了脚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复盘过去,他想优化之前的工作方式和节奏。

春光正好,生机勃勃。目前,孔厉大正在创作一部古装剧本《梅花伴海棠》,并将自己导演。“愿春天来了,海棠花盛开时,梅花不会随着冬天凋落。也祝愿所有追梦人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早的“横漂”族,仍怀“张颂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