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更多“金山银山”打开方式
采访中,细雨时歇时下。淙淙清溪上流淌的蒙蒙雾气,葱茏峰峦上横着的抹抹云彩,山谷中涌出的团团云雾,将“皖南川藏线”渲染成一幅雄奇空灵的水墨画,自驾、骑行的游客在原生态山水中心神俱醉。这些游客大多来自沪苏浙地区。
在桃岭盘山公路上,先后有两群猴子,携老扶幼,或蹲或行,以青山“主人”的姿态,大模大样“逛”上公路,神态自然地与游客隔着车玻璃互动。车行崇山峻岭,迎来一个个大拐弯,与对面来车紧贴交会,有惊无险。在山顶观景台上眺望,云雾如波涛翻涌,在巍峨群山中聚成壮美的云海,让人顿生江山如画之叹。
20世纪70年代跟随泾县原县委书记王乐平历经千难万险打通出山路的百姓,为后人凿通的是一个无价的景观资源转化出口。
穿行“皖南川藏线”的旅程,就像一支动人的交响曲,有车辆在林涛竹海中曲折前行的轻快奏鸣,也有险峻山道盘旋往复的华彩旋律。有立得住、叫得响的景观特质,“皖南川藏线”才能从众多同质化山水景观中脱颖而出,蕴含在碧峰清流、古村山居中的乡景、乡情、乡愁,是风景的“灵魂”,对城市化程度高、回归自然消费意愿和能力也相对较高的长三角游客,构成强大的吸引力。
这条绿色“项链”,先在户外自驾爱好者圈子里口碑发酵,形成商机。沿线居民市场意识强,跟进开发民宿、客栈、农家乐等设施,宣城市规划主导、完善设施,全力招商,打造该市“旅游一号工程”,将如同“绿松石”般被串起的众多景点越擦越迷人。风景道人气旺,活力足,项目、业态不断增加、完善,成为一个蜿蜒、丰富、精彩的绿色经济综合体,为城市人的心灵返乡之旅,提供了强大的体系支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里的景点、客栈,大多已恢复到2019年的客流水平,经营者对后市普遍看好,不少人准备进一步大展拳脚。
找准资源的稀缺性,保护好绿水青山“金饭碗”,用沿线升腾的市场精神、创新意识,不断刷新机制和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雄峻秀丽的“皖南川藏线”,因而找到更多的“金山银山”打开方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