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电池及材料主业科力远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20%
回归主业首年,科力远全面告捷4月25日晚间,公司披露2021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0.59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8.17万元,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1624.84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80亿元,剔除2021年度股权激励成本影响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446.76万元
科力远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回归电池及材料主业,聚焦当前盈利性较好的HEV电池,轨道交通电池,消费类电池,电池材料等业务板块,开拓储能,制氢设备材料等创新领域,带来了业绩增长报告期内,科力远在填补CHS公司2.3亿元亏损的前提下实现了扣非后净利润增长伴随着CHS公司签订增资意向协议,混动系统业务有望在2022年实现对外合作,独立发展,从而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高利润水平
把握市场机遇 HEV用镍氢电池市占率达63.3%
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HEV电池装机量约0.79GWh,同比增长46%其中,镍氢电池装机量约0.50GWh,同比增长61%,市场占比达到63.3%目前HEV电池供应主要以科力美,Panasonic,Blue Energy,PEVE为主,占据了99%的市场份额
科力远打造了HEV镍氢电池配套产业链,并在报告期内完成扩产目标,子公司常德力元泡沫镍,湖南科霸极板,合资公司科力美动力电池全部达到48万台套/年产能公司HEV产业链专用电池材料合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3.96亿元,同比增长107.4%科力美HEV车载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25亿元,同比增长63.7%
最近几年来,HEV汽车市场强势增长,2021年国内销量达58.6万辆,同比增长43%受市场需求驱动,科力远HEV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链预计在2022年实现48万台套销量位于产业链末端的科力美在2021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中表示,伴伴随着产能逐步稳定,该公司将在满足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需求的同时,服务国内品牌的节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需求,并且不排除将来出口海外市场的可能性根据丰田全球电动化战略,其2030年HEV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台科力远表示,将依托与国际高端客户的战略合作以及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链管理水平,继续拓展其他电池及材料领域的合作空间作为丰田HEV车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在华唯一供应商,科力远的电池配套业务存在较大想象空间
做加减 推动CHS对外合作,布局锂电
作为聚焦主业的重要一环,科力远积极推动CHS混动系统业务对外合作,并于最近几天签订《增资认购意向协议》,以CHS混动系统技术出资的方式与交易方共同向江西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拓展储能市场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资完成后 CHS公司将持有标的公司约30%股权此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CHS的价值被充分认可,为CHS混动业务独立,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考虑到CHS报告期内亏损额高达2.3亿元,伴随着CHS对外合作的推进,科力远经营压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利润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CHS对外增资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还事关科力远电池业务的要素重构国金证券研报显示,CHS增资项目合作方之一的江西省宜丰县同安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宜春市6大矿山,累计查明锂矿资源储量6000万吨科力远表示,基于合作方背景,双方有望在碳酸锂及磷酸铁锂材料,数字化芯材及储能电芯等领域达成进一步的战略合作,对深度拓展包括镍氢,锂电,其他电池及材料等产业链在内的主营业务具有积极作用
做乘除 开拓储能,制氢材料和轨道交通市场
在全力实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黄金周期,储能产业开启爆发元年,氢能重要性凸显科力远在聚焦主业,优化业务结构的同时,通过把握三大赛道的碳中和机遇,寻求纵深突破做乘法
在储能市场,科力远基于自身电池技术与产业化能力与科力远控股成立合资公司数智能源,以镍氢+锂电的数智混储系统破解行业安全痛点,开拓新型储能市场,有利于提高公司电池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2022年初,数智能源中标英利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项目,科力远将为该项目配套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
针对绿氢的成本痛点,科力远创新推出制氢用泡沫金属,产品具有比表面积大,制氢效率高等特点,可提升制氢效率,降低制氢成本,将在今年年中面向国内客户批量供货公司还发挥镍氢电池高安全,长寿命,宽温域,绿色环保的性能优势,服务国家绿色交通战略2021年科力远在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的基础上,面向温州,南京等地批量供货
此外,公司大胆做除法,对内改善经营管理,优化组织架构及人才结构,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控制公司成本费用,夯实发展根基。
2021年,科力远在强化电池及材料长板的基础上,对业务结构进行加减乘除,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更加清晰,增收又增利伴随CHS对外增资项目推进,科力远净利润将伴随经营增长,亏损减少得到充分提升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其业绩考核目标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在2021年—2023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不低于20%,42%和70%,且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2亿元,1.4亿元,2.6亿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