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秋粮收获近九成农技专家赴田间地头“把脉问诊”
连绵阴雨,如何应对秋收?
全省秋粮收获近90%,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问诊把脉”。
9月以来,山东省出现多次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导致部分地块土壤水分饱和,甚至农田积水。这对秋收有什么影响?怎么处理?这两天,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派出8个专家指导组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记者跟随指导组参观。
10月14日上午,齐河县壶关屯镇多云。金穗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组织社员们迅速将院子里正在晾晒的一些玉米堆放起来,以掩盖“雨罩”。“玉米灌浆期间,连阴雨、病害不断,今年玉米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问题不大。”他说,收割机正在田间密集作业,他的2000亩玉米不到两天就能收割完毕。
与以往的轮式玉米收获机不同,袁本刚今年使用的是履带式。“普通收割机因为地里有泥渍,不能下地干活。对于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可以用手收割,但对于那些种植面积大的履带式收割机,大部分都在南方使用,比较适合,不会掉泥。”他告诉记者,与轮式车辆相比,履带式车辆效率低、价格昂贵。以前收获一亩地只需要70-80元,其他地方的履带式收割机一亩地需要200多元。
一想到社区成员收割5万亩玉米的成本,袁本刚就狠心,以每台15万元的价格买了3台履带式收割机,将一亩地的收割成本降到了100元。“我现在就买了,以后也不会担心这种情况。还有国家给县里的补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袁本刚说,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种植粮食仍然很富有。“当地一家国企收湿玉米粒,每斤9分钱,比市场价高七八个点。完全晾干后,一磅可以卖到1.2元。”此外,为鼓励农民加快秋收,齐河县对10月15日前收获的玉米地块每亩补贴20元,对沈宋小麦地块每亩补贴15元。
像齐河县一样,全省各地都在采取多项措施,克服不利的天气影响,确保颗粒物返回水库。在禹城市王石李惠镇,记者看到“三秋”生产指挥部在田间搭起简易帐篷,里面的时间表上显示着每日玉米收获面积。党员下沉到一线,确保秋收问题解决到位,把技术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禹城,这样的总部有90家。
据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10月16日17时,全省秋粮已收获5716.4万亩,占87.5%,其中玉米已收获5370.7万亩,约占92.1%。枣庄、济宁、临沂、聊城、菏泽、济南、淄博、泰安、日照、德州玉米收获基本结束,除青岛、威海外其他城市均收获70%以上。
收割茬,也要抓紧时间播种。山东省小麦最佳播种期为10月5日-15日。对于土壤含水量适宜的地块,各地要最大限度加快播种进度,争取及时扩大播种面积。但由于土壤湿度大,部分地块不得不推迟播种。
10月14日下午,当记者跟随指导组来到禹城市安仁镇七庄村时,又下起了雨,很多农民非常着急和担心。“村里1600亩玉米已经收割了70%,但田里还是太湿,小麦还没播。它在每年的这个时候被种植。如果拖下去,会不会影响回报率?”齐庄村主任张树军代表农民提问。
“晚播不代表减产,10月底前播种。
为了保证小麦稳产高产,居郑春建议,一般播种量应在每亩20公斤左右为宜
“田间湿度大的土地,苗期可能增加病虫害风险。”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处病虫害防治组高级农艺师关秀敏建议,种子要包衣。选择合适的药物,提高包衣或拌种质量,可有效减少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如果今年是暖冬,也要注意防虫。
“随着气候的变化,一些原有的生产技术已经不适合,各地情况也不一样。急需农业技术专家到生产一线去。”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表示,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将持续到秋播结束,充分了解当前农业生产动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技术建议,全力以赴打好“三秋”生产攻坚战,为全年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