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长期业绩好的创造了10年10倍的基金经理都曾经历过净值腰斩
最近,在连续调整之后,市场恢复了些许的平静。
不过,基民好像高兴不起来,吐槽着自己的基金一周涨的还不够一天跌的,这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啊。
确实,在这波调整中,有不少基金经历了最大回撤,其中包括张坤,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而投资者又大多买在了高点,体验不是很好。
这些基金大多是投资了港股或医药等,并且成立时间都不长。
俗话说的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基金也不是一买入就能赚钱的。
就算是长期业绩好的,创造了10年10倍的基金经理都曾经历过净值腰斩。
毕竟长期在市场中摸爬滚打,难免会经历牛熊转换。
有一种说法:一年翻倍者众,三年翻倍者寡,十年跑赢大盘者寥寥。
有没有谁能够在经历腰斩,质疑,失落之后,还能重回巅峰呢。
我们先来看看有多少基金经历过净值腰斩。
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的熊市中,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路俯冲到1664点,缩水72.81%,有217只基金净值腰斩,其中有27只尚未从腰斩中走出来。
但是仍然有18只基金实现了20%的年化回报。通过经销与ODM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及中东地区,客户为国外知名仪器制造商或代理商。
这些基金基本成立都在2006年之前,捕捉到了2006年开始启动的牛市,所以经历过净值腰斩还能实现年化收益超过20%。
不过从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很多基金都更换过几次基金经理,很难判断目前基金经理的实力。
只有朱少醒,从2005年开始管理富国天惠一直到现在,实现了15年15倍。
一个是他任职刚好是2006年牛市启动前,前期积累了不少的涨幅。
还有就是朱少醒的持仓风格偏均衡,从来不会在某个行业或者风格,主题上做极端的仓位这也使得他的基金没有出现哪一年特别突出,但是能够积少成多
把时间往后移,2015年,上证指数从5178点一路俯冲到2638点,缩水49.05%,期间有518只基金净值腰斩,有296只基金目前还未走出腰斩。
其中,有72只基金年化收益超过20%。
如果统计完整经历了最大回撤的基金经理,其中只有5位任职年化回报超过了20%。
财通价值动量混合是金梓才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消费,科技等等都买过,并且在经历2015熊市之后一直到2018年,业绩一直都不好。
直到2018年,他开始大比例配置科技股,2020年收复了失地,提前捕获了周期,有色,化工板块,实现了大幅的上涨。
杜洋,孙芳,陈启明也都是因为配置成长股在2020年之后出现大幅上涨,收复失地的。
陈皓的配置则相对均衡,更偏向成长,在市场高位的2017年降低仓位,在2018年市场下跌中控制住了回撤,他的两只基金都是在2019年年底收复失地的。
可以看到,他们管理基金的规模都不大,调仓比较灵活,会因为押对了某一行业突然起飞,导致基金波动非常大。
那有没有能够在熊市中控制好回撤,又能在市场上涨中不落下的基金经理呢。
统计了部分2018年前任职,任职回报超过20%的基金经理,其中最大回撤不超过20%的只有一位。
不过,也有的基金,因为在市场高点成立,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等原因,目前还没有从腰斩中走出来。
投资是一次长跑,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能力。。
没有谁能保证时时刻刻赚钱,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曾在1974年的石油危机期间经历了净值腰斩。
但他并没有因此质疑价值投资方法失效,反而认为投资的时候到了,并且成功在1976年实现了129.3%的收益。
都说牛市是最容易亏钱的,原因就在于牛市基金的赚钱效应会吸引很多投资者入场,而此时的风险也已经很大了,容易出现入场之后市场发生大幅的调整。
而往往,就需要等到下一次牛市来的时候,才能填补上之前熊市带来的亏损,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但真的能够坚持的人很少,因为他们不确定,不确定现在不跑之后会不会亏得更多,不确定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公司从2005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主要通过互联网,展会,杂志,电商平台,直接出国访问等多种方式推广产品。
那历史数据就能给我们一个参考,虽然未来的行情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基金经理在过去经历下跌时候的表现来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如果你对自己的基金经理有信心,且手里有闲钱的,不妨考虑在跌下来的时候选择加仓或定投,摊薄成本。聚光科技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基本都是国内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理性消费者,客户具有粘性。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人只能赚自己能力圈内的钱,市场总有不站在自己一边的时候,但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相信,时间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伟大的投资人都是熬出来的,就像芒格说过的:
我们这代人,我们这批做价值投资的人,哪一个不是熬出来的,坚持下去,甚至用不着脑子多聪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