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曲“进”校园到戏曲“燃”校园
借一腔戏曲,照映心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校园传承与发展,落实《江苏省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的要求,一个月来,“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在我省数十所高校轮番上演,京剧《骆驼祥子》、昆剧《世说新语》、锡剧《刘胡兰》、苏剧《太湖人家》、越剧《李清照》5部大戏“点燃”的校园,让我们看到了亲近传统文化正成为青年追求的新时尚。
5部大戏近60场演出,“燃爆”高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这个春天再度全面开启。
五大剧种携传统文化之美在校园里掀起了一阵阵欢演高潮——
锡剧是江苏的地方剧种,也是江南地方文化的代表。它不仅有吴文化的丰厚底蕴,甜、糯、淳、亮的唱腔,也塑造了“小桥流水,抒情典雅”的江南之美。“红樱樱的那个杜鹃花洒满了山梁梁,疼煞个人的妹子哟,活在心尖尖上……”由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新创的红色锡剧《刘胡兰》先后走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完成了10场演出。由国家一级演员季春艳饰演的刘胡兰在校园剧场留下了一抹抹鲜艳的红色,穿越时空,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的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长于抒情的它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由南京市越剧团创排的《李清照》以越剧的形式艺术性地展现李清照精彩而坎坷的一生,越韵诗情,让现场的学生连连感叹:李清照的人和词原来都那么美!
年轻人“追星”的场景也让戏曲演员们震撼不已。
3月27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带来的昆剧《世说新语》走进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开启其今年第一场高校演出。作为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水磨腔”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当天剧组从10个《世说新语》故事中,选了《梦鸡》《开匣》《索衣》3个演绎,儒雅高深的念白,将魏晋才子的风流娓娓道来。而为了能顺利观看演出,有的学生下午4点就来“占座”。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其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伴奏则多为胡琴和锣鼓,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骆驼祥子》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代表性剧目之一,1998年创排以来一揽所有全国性戏剧大奖。去年,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重启京剧《骆驼祥子》的复排工作,陈霖苍、黄孝慈的弟子黄金朝、高飞接过老一辈京剧人的衣钵,分别饰演剧中的“祥子”“虎妞”,让经典焕发新生。最近一个月,这个“劳模剧组”辗转扬州、常州、南京等7个城市的高校,完成了15场演出,惠及上万名大学生观众。让青年演员黄金朝激动的是,巡演所到之处不仅排队求合影的学生众多,就连没有剧场的高校,2000名学生也在体育馆里坐着小马扎津津有味地观看了两个多小时。
如何将道具搬进没有电梯的学校剧场?如何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对剧目时长进行调整?如何设计全省演出的线路?如何与学生进行更好的对话?诸多细节的叠加,体现了剧团的用心。
“看到台下那么多年轻的脸庞,内心真的很高兴。”由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创排的苏剧《太湖人家》以小见大,表达军民之间的鱼水情。吴侬软语唱出清丽婉转的苏剧,也成为展现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最好载体。其中,“二度梅”获得者、著名表演艺术家王芳尽管已经60岁了,但全程没有设置B角,每一场戏她都亲自上阵。“一脉单传”的苏剧,当下的接班人和受众群体断层严重,所以她很珍惜戏曲进校园这座“桥”,希望趁着自己还能演的时候,多跑一些地方,多演一些场次,为苏剧争取到更多年轻的观众。
无论传统戏还是现代戏,本次巡演的五部剧目都是近几年来江苏戏曲创作的精品,不仅展现了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戏曲剧种的丰富多姿,也体现了中华美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融合。此次高校演出的火爆场景勾起了昆剧《世说新语》演员赵于涛的回忆,2003年他刚进入省昆时,就参加了省昆当时的“进百校”演出,当时他一年要演上六七百场鲁智深,“回想起来,昆曲的种子就在那时被播撒下了,现在来兰苑追戏的年轻观众们,有的就是当年在校园里看过昆曲的孩子们。”赵于涛说。
专业性和氛围感,撬动年轻人的心
通过“讲”“演”“教”“展览”“互动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让戏曲从走进校园这个场域,到成为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行动,撬动年轻人的心。
“右手叉腰,丁字步,左手空心拳……”3月3日晚,河海大学河海礼堂,锡剧《刘胡兰》的主演季春艳、张金华在演出前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互动式导赏,在他们手把手的教学下,不一会儿四位“锡剧小白”就把经典唱段《双推磨》有模有样地“推”了出来。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3月16日,越剧《李清照》走进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位同学跟着袁派花旦章琪、尹派小生吉飞一起,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妩媚的手势,婉约的唱腔。他们有模有样的模仿,激发出台下阵阵掌声和笑声,在趣味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
除了请同学上台体验人力车夫拉车的动作外,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还在演出前向学生们普及“传统京剧应该如何叫好”的观戏礼仪。演出精彩处,一声声浑厚、动情的“好”,让台上台下全都激情澎湃,也让观者不禁恍惚,好似周围坐了一帮真正的票友!
如果说小而美、个性化的导赏活动,让广大学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快速进入戏曲语境,那么一堂堂精心准备的名家戏曲课,则成为延展戏曲与青春力量的重要支撑。
3月15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报告厅内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当天,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陶琪给400名学生带来了一堂“营养十足”的名家戏曲课。从越剧的发源、流派、唱腔聊到越剧十姐妹、脍炙人口的越剧经典剧目,她边说边示范,还和学生现场对唱了《红楼梦》选段《问紫鹃》,在校园掀起一阵传统文化热。
一个小时的名家课,能产生多大的改变?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100名学生亲身体验了从知之甚少到成为京剧“迷弟”的全过程。3月24日下午,国家一级演员高飞上课伊始,底下的学生全都拘谨地坐着,面对她的提问台下没人吭声。“有的人说我们不喜欢听京剧,因为它咿咿呀呀时间太长了,其实京剧根本不长。我们有的时候两个小时能叙述几千年的事情。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我们在台上这么走两圈儿,1000公里下来了……”高飞循循善诱,还从抖音上热播的京剧神曲入手,台上台下很快同频共振起来:“你们要不要跟我学京剧?”“要!”
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进剧场欣赏戏剧、欣赏艺术的节奏也在跟着加速。以前一出戏演三四个小时,如今大部分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而短视频也让戏曲以短平快的方式呈现。为了更好地走近Z世代,巡演活动现场,一辆辆“粉墨青春”戏曲直播车开进校园,戏曲打卡拍照、青春留言板、戏曲头饰展等体验式活动,营造了满满的氛围感,打开的不仅是莘莘学子身体的姿态,还有一颗颗年轻的心。
双向奔赴,让美育更“美遇”
1998年,作为戏剧大省的江苏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首开先河。自2018年起,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经过多年培育,学校、剧团、学生之间一个个“双向奔赴”的场景,展示出中华美育之花在江苏高校的绽放之姿。
“我们抢到好戏了!”此次巡演中,从不同学校不同老师口中蹦出的这一个个“抢”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戏曲火爆校园的喜人景象。据悉,此次巡演的资源面对全省高校开放,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心仪的剧目,从双一流大学到职业技术学校,拼的是“手速”。比如南京体育学院这次成功“抢”到了两出戏,一台越剧《李清照》,一台昆剧《世说新语》,想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感受戏曲的魅力。
学校“抢”戏,学生“抢”票。苏州大学的苗老师告诉记者,苏大文化氛围浓郁,每次传统戏曲演出,都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热潮,这次演出票刚放出来,半个小时便一抢而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了照顾不同校区同学的观剧需求,这一次还特别租了4辆大巴,将远在江宁校区的182位同学接到栖霞校区,可谓用心良苦。
如何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此次高飞进校园做讲座的间隙,学校负责美育工作的老师还特意找到她,询问有无可能在学校内开设京剧课程。高飞很爽快地说:“不仅学生要学,老师也要加入进来。我们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一定要把学校的美术、体育以及对戏曲有兴趣的老师吸纳进来,教会他们,再通过他们持续不断地播种,学校的美育工作效果才会更好!”老师们也频频点头,只有真正地“打通”课程,美育渠道才会更加畅通。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青年与戏曲的一场场“美遇”,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让广大师生在欣赏经典好戏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汲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青春力量。
“咔嚓”!作为高校巡演系列活动之一,“青春有戏”大学生戏曲摄影大赛正在火热地进行中,青年学子们除了用相机和手机定格下古老戏曲与青春生命的激情碰撞,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成为印刻在他们心里的一段闪亮记忆——
“我是学建筑的,建筑是有情感的,戏曲也是,它们之间有共通处。”坐在第一排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张卓鑫同学有感而发。
“由小说《骆驼祥子》改编的现代京剧展现了中国戏曲之美,美在音乐、舞蹈,美在人物塑造,美在词采风流,更美在真情流露,一段唱词,一个动作,都镌刻着人生百态爱恨情仇,同时也展示出中国戏曲艺术的浩瀚。正如王佩瑜所说:‘戏曲艺术是从过去来,但它活在今天,我们也希望它能走到未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姜慧婕同学在“剧评册”上如是留言。
“一个传统女子何以突破封建枷锁,做出超越自身的英勇举动?我想,正是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激励了她,重新唤起了她尘封已久的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渴望,使她生发出保卫家国的宏伟志向、对抗侵略的顽强意志,使她成功地升华了精神、丰富了灵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高尚的志向,坚定的信仰,以及冲破拘束的勇气,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广阔和丰厚。”淮阴师范学院王子言同学记录下自己被激荡的情感。
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浸透人生智慧,传承做人规矩,不仅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也是展现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窗口。人勤春来早,沃野正“耕”新。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中,青年人正通过诸如戏曲名作高校巡演等活动,从“观潮者”成长为“赶潮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