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园区何以摘取文化产业“国字号”金牌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0442   作者:苏小糖    发布时间:2023-03-31 18:19   

大创智企业叠纸网络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深度合作,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游戏产品结合,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系列下载用户超过2亿人次;葡萄子传媒专注中国IP的海外宣传发行,管理运营超过3000个国内外优质内容频道,其中包括“敖厂长”“日食记”等头部IP,旗下创作者粉丝总量逾5.8亿……

方圆8.6平方公里的杨浦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超4500家大大小小的创新类企业在此生长,超17万人在此创业、工作和生活。就在3月28日,这里正式获评由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此次全国共有15个园区入选,大创智是“上海唯一”。

一个主打创新的产业园区,缘何摘得文化产业“国字号”金牌?不少园区企业用这样一个词道明了关窍——共创。共创的不仅有集纳了各家技术、应用场景的展厅,还有落地窗外正逐步成型的数字公园和数字孪生的元宇宙街区……回溯“大创智”成长史,共创基因早已显现——校区、园区、社区三区共创,文化、科技共创,现实、虚拟共创,科技助力文化、文化反哺科技,都为这里成长为国家级示范园区埋下了伏笔。

“文化+科技”助力上下游企业形成“星系”

“文化+科技”是大创智园区的发展靶位。二者融合,构建了全产业“双赋能生态模式”,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当前正重点形成泛娱乐、大设计、新消费3个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胡琳介绍,杨浦区先后出台多项文化科技产业政策,推动以内容科技为特质、以在线经济为引擎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大创智园区哔哩哔哩、字节跳动、叠纸科技、声网等文化新经济头部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集群,“几家头部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达到近百家,在杨浦构建了自带光环的企业星系”。

例如,大创智企业声网依托实时互联网技术,为园区文创企业赋能,促进了直播经济、在线教育等产业发展,形成了“上下楼变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声网研究的是音视频底层技术,需要客户帮助我们打开更多场景。而大创智的生态集聚,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合作伙伴开发场景,我们则可专注于技术本身。”声网公共事务总监蔡赟感慨,“可以说是这些合作企业在推着声网技术迭代、往前面跑。”

“虚拟+现实”汇聚数字化“元宇宙青年社区”

“漫步大创智,会有‘虚拟’世界连通‘现实’世界的感觉”,这样的说法在现实中就能找到依据。

大创智园区诞生的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影响了数以亿计的受众,形成了“中国奇谭”“蛋黄猫”等耳熟能详的IP。在IP实体化的过程中,大创智园区成为线下登陆的首选地。记者了解到,大创智正积极引导文化企业实现线上线下产品联动,大力推动文化地标形成“虚拟现实”空间叠加,探索文化园区建设“数字孪生”指标体系,全面打造上海的“元宇宙青年社区”。

已完成基础建设、正进入数字化升级的数字公园,是大创智正在打造的元宇宙文化地标,虚实联动将是这里的亮点:公园里草木葱茏,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如何?一连串的生长数据会被及时捕捉,展示给抱着好奇心来的孩子。这里还将有由机器人设计打造的圆形剧场,可安排数字分身参加元宇宙活动。

“高校+园区”打造长三角“产学创融合标杆”

2019年至2021年,大创智核心区注册企业有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底,园区入驻文化科技企业近4500家,总营收约3001.36亿元,文化科技企业占比达85.71%。

“从最初确定的1平方公里,到现在文化科技企业密度和活跃度非常高的8.6平方公里,杨浦‘三区联动’基因与理念对于大创智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上海杨浦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鹃表示。在大创智园区,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成果溢出和顶尖人才汇聚,都为文化产业创新注入动能。“大创智园区与高校深度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成为高校师生创业的首选之地。同时,积极为学术科研成果提供转化渠道。目前大创智高新技术企业459家,约占杨浦区的47%。大创智企业发明专利数312个,企业软件著作权4146个。”

共创碰撞出的“火花”随处可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路院区打造了中国第一所面向社区全面开放的商学院;戴尔科技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发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线下实践课;全长约1.3公里的“大创智绿轴”,由沿线十余个主体共同打造,从一块难以开发的“边角料”蜕变成为一条集工作、人文、休闲、艺术、运动于一体的社交轴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科创园区何以摘取文化产业“国字号”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