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老建筑“修缮”技艺唤起人们记得住乡愁

栏目:文化资讯    来源:互联网    阅读量:6822   作者:张璠    发布时间:2021-09-22 17:00   

题:贵州建筑师:传承“修”古建筑技艺唤起人们缅怀乡愁。

作者周艳玲。

组织图片展览,出版书籍,制作电影,建立工作营地.贵州“70后”城市建筑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保护古村落。因此,外界给简悦起了一个新名字——“乡村修理工”。

中秋假期,简悦来到位于贵州安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山村,查看一处老宅的修复进度。一到工地,他就忙着和三个上了年纪的工匠讨论排水沟的下落和石头的砌筑方法。

“它将被修复为艺术家的常驻工作室,这将使它恢复活力。”站在一堆石头旁边的简悦告诉记者,由于房屋严重损坏,只保留了地基和两堵石墙,被拆除的旧石板和旧木板将被重新利用。

2021年是简悦修缮云山屯旧房的第八年。由于母亲来自安顺屯堡,简悦对她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常年游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简悦以建筑师独特的视角对云山屯的建筑特色进行了实地考察。

走进建于明初的云山屯,古树掩映。不仅有擅长防御工事的屯、屯楼、屯墙,还有江南建筑风格的门楼、窗房。踩在光滑的石板路上,似乎有“走在天街上,梦见江南”的感觉。

上千人居住的云山村只剩下不到100人,这让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非常安静。2012年,简悦在云山屯拍戏时,发现村里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常年被风雨毁坏,修缮旧楼的想法就此诞生。

“当时,我专门去拜访了古城守护者阮教授,希望能找到一条城市人介入乡村修缮旧建筑的道路。”简悦说,在阮伊三教授的帮助下,他不仅去法国参与了城堡的修缮,还发起建立了屯堡营。

“为什么要修老房子?”“修的目的是什么?”……营地建立时,当地村民经常问简悦这些问题。他的答案是:我想让后代知道爷爷奶奶曾经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记住他们的乡愁。

作为全国第四个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屯堡工作营修复的第一栋居民楼是有百年历史的黄家大院。当时不仅有20多名中法志愿者参与修复,还邀请了当地工匠参与。

简悦坦言,设立工作营的目的是让市民参与古建筑修复,选择当地工匠参与“就地取才”,既能传承工匠技艺,又能给他们一份生计,助力乡村振兴。

讨论设计方案,砌石墙,铺石板……中法志愿者和当地工匠把曾经破败不堪的黄家大院做得采光通透,一楼恢复为研究教室和车间,二楼装修成展厅和交流室。

“在修复过程中,我们秉承着一如既往的修旧观,希望能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记忆。”简悦说,工作营修复了云山屯的三栋房子,还帮助当地村民修缮了房屋。

自2014年以来,简悦每年夏天都在农村建房。2021年在贵州省博物馆“盖房子”,担任馆长的《考工记——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近日在贵州省博物馆举行。

馆内陈列的“川派亭”是简悦从云山屯带来的废木料,由当地工匠在馆址上打造而成。展览现场有266张照片、7个房屋模型和45件传统木匠工具,不仅展示了“修复”老房子的技艺,还唤起了许多人对当地的记忆。

“我们其实是在做一个模型,希望村民们能够自发地保护和利用老房子。”简悦说,许多搬家的村民

“我们不仅在修建筑,也在修乡愁。”简悦说,劳教所不仅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也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传承古老建筑“修缮”技艺唤起人们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