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忆重阳

栏目:新闻资讯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0351   作者:李陈默    发布时间:2021-10-18 07:31   

每年的今天,重阳又来了。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重阳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时节,天高气爽,山川秀美。登高看清秋为宜;重阳时节,秋叶满园,菊花酒香,赏山茱萸、敬老为宜。今天,让我们跟随几位著名艺术家的美丽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解读重阳节和秋天的美,在他们对重阳节的回忆和思念中徜徉。

倪一德带着好听的蹄声来了:秋游。

重阳节前后的日子,可以说是秋天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如果你不相信这句话,不妨去野外看看。最好去丘陵地带,骑一匹蹄子好的驴。然后你可以看到山野骑在驴背上慢慢走过的秋景。要知道大自然在那里是如何表现它的庄严和灿烂的精神的,在那里是如何演奏它的崇高和悠远的诗歌的。

现在节日临近重阳,稀疏的天空蓝得像太阳一样明亮。我认为绿色的郊区被晒成了华丽的中国地毯。茂盛的树木被几丛燃烧的红叶染成了红色。紫金山脚下,灵谷寺前,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在如此美丽的风景和节日中旅行和娱乐,从而不辜负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幸福?

于是我们踏上了破败的明故宫,走出了武城门。我们从城脚下的驴车夫那里租了几头驴,直奔前面的山路。山路曲折起伏,驴一步一步跟着,或骑在驴背上向左或向右,一路看着荒山野景,品着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鲜美点。要详细描述这种美,抽象的文字可能不够。最好用具体的图片,或者可能更直接真实。哦,在这个秋天,倾斜的山坡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城墙的一个遥远的角落,城墙上的天空,天上飘着白云。这不就是一幅优秀山水画的主题吗?哦,这些老茅屋旁边挂着淡黄色头的向日葵,前面还有一个半开的柴飞。柴飞面前站着一个孩子。他拿着一大笔薪水看着我们,好像在什么地方的一幅名画里看到过。哦,这个地区的枫叶很稀疏。被秋日的太阳熏过,被秋风吹过之后,也是红彤彤的,像玛瑙一样明亮。有黄色的,像油菜花一样娇艳。也有绿色的,在漫长的夏天里似乎在滴绿;有一栋老房子,后面是红墙,上面是蓝天!就像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在那里展示的一幅画。

我在驴背上默默地看着,思考着,其余的朋友都沉默了。在这座空山里,没有鸟儿歌唱,没有昆虫歌唱,除了蹄声,没有人类的语言。大约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被大自然所诱惑,不自觉地被它的巨大力量所恐惧。总之,似乎我们不再是俗世的人,而是中世纪浪漫时代的人。我们不再是写实的人,而是成为山水画中点缀的人物。

消遣还是很强的,只是太阳慢慢歪了,影子也渐渐细长了。所有的风景自然增加了它们的壮丽。然而,这个无限美丽的夜晚却在催促游客回归。在回家的路上,我到处采集红叶和野花,在夕阳下嬉笑打柴、放牧。那种幸福的相遇真的让我觉得自己再也回不到这个世界了。

354选自《秦淮暮雨红叶》。

丰子恺:重阳夜宴重在吃螃蟹。

在季节和气候条件下,比如重阳,罐子里的螃蟹已经满了。那时候我们都有吃的,每个人都要吃一大块,或者一个半。晚上,我们搬着桌子在隔壁白色广场的月光下吃饭。比较安静。明月之下,我们家只有人,只是围成一桌。况且,只有一个送信的,坐在她旁边的是洪英。说着话,看着月亮,他们——他们的父亲和妹妹——直到月亮落下,而我在路上睡着了,与我的父亲和妹妹分开。

这原本是为了爸爸爱吃螃蟹,以吃螃蟹为中心而举办的。所以这种宴席会在蟹季月夜无缘无故的举办几次。但是假期不好,所以我们吃的比较少,有时候两个人共用一个。我们都向父亲学习,小心翼翼地剥他们的皮。去皮的肉不是马上吃,而是堆在蟹桶里。去皮后,加入少许姜醋,拌入下饭。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我爸爸很少吃蔬菜,他说螃蟹是最好的。吃螃蟹的时候把其他菜混在一起很无聊。我们也向他学习。吃了两碗饭,可以得到爸爸的夸奖,免费多吃蟹肉,所以大家都鼓励节约。当时半个蟹腿得吃两顿大餐,真好吃!自从我父亲去世后,我还没有尝过这种好味道。现在我自己也是爸爸,吃素的,肯定不会再尝了。唉!童年的快乐让我着迷!

354选自《忆儿时》。

季羡林:重阳庙会挺感人的。

我们学校离庙会只有一墙之隔,会场上的声音隐约可闻。我们调皮的孩子上课能安心吗?即使你勉强坐在那里,你仍然在课堂上。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溜出学校,因为我们离巍子的大门太远了,我们会翻过附近的巍子墙,去庙会看一会儿。有许多摊位。让我们先选择大的。我们身上没钱,所以买不起票。好在我们都是高豆腐的三个孩子,挤进买票的人群也不难。一旦进入,它将成为我们的世界。不管我们玩什么,我们总是要看够。看完了,出去钻另一个棚子。几乎没有什么你进不去的。如果进不去,绕过棚子看看哪里有个小洞。我们将从这个小洞往里看。我们已经看够了。在为期10天的庙会中,我们钻遍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棚子,一览无余,一分钱也没掏。但是对于那些卖菜的小摊和包袱,没有办法钻空子,只好流口水,把目光移开。虽然不是没有遗憾,但也只能忍气吞声。

354选自《九月九庙会》。

二月河:“无心”休闲节。

过年讲三件事:拜上帝、拜祖先、放松、吃喝。不要说李先念,在我们农业国家,几千年来,人们辛辛苦苦地从土地上刮金。再加上诸多社会文化原因,人们可以说是自上而下疲惫不堪。普通的一天

积攒一点好吃的食物,舍不得吃;好,锄地舍不得用。节日期间,除了。

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之外,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望,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作,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日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故有是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作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中国人做事的认真诚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外国人过节要去教堂,你有事或心情不对没去,谁也不会计较,耶稣天主不计较,神父牧师和教中会友也都不会计较。在中国到祠堂祭祖你敢不来?那肯定族中就有人“收拾”你。跪天祈雨,要寡妇来,你有病?你越是有病越得来!所以即使在享受,我认为也是被“神佛祖宗”捆绑着“享受”,那种感觉真正自由放松的节日也只有这个重阳节。

“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点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那是什么样的盛况?清人申时行有诗:

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

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廊纷如麻。

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带茱萸花

……

这首诗相当长,他是叹息人们的奢靡之风:“道旁有叟长叹息,若狂举国空豪奢……比岁仓箱多匮乏,县官赋敛转增加……”社会问题是另一回事,申的诗真的把人们狂欢的形态写得淋漓尽致,酣畅之极,置身其中,即便你是个内向的人也会开朗起来,你玩不成深沉。

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选自《重阳随想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名家笔下忆重阳